編者按:北京燕文物流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燕文物流”)將于2023年1月18日首發上會,保薦人(主承銷商)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,保薦代表人為張天亮、劉艷。
燕文物流的主營業務是為跨境出口電商提供綜合物流服務,公司積極整合全球物流資源并打造專業化、多元化的物流產品服務體系,以自主研發的綜合物流信息管理平臺為支撐,專注于為客戶提供快速、安全、高性價比的門到門寄遞服務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報告期內,按產品與服務內容的不同,公司主營業務可分為國際快遞全程業務、國際快遞攬收及處理業務和其他業務三類。
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周文興、曾燕夫婦。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,周文興、曾燕夫婦分別直接持有公司發行前總股本的29.916%和23.737%,并通過其控制的橫琴標勝間接控制公司發行前總股本的6.653%。因此,周文興、曾燕夫婦合計控制公司60.306%的股權(如僅考慮穿透后實際持有燕文物流的股權,周文興、曾燕夫婦合計持有燕文物流的股權比例為56.889%)。此外,周文興現任公司董事長,曾燕現任公司副董事長、總經理。
公司擬募集資金90,000.00萬元,計劃分別用于智能分揀及轉運一體化項目、全球跨境物流大數據平臺建設項目、車輛購置項目、補充流動資金。
2018年至2021年1-6月,燕文物流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86,874.09萬元、415,074.74萬元、621,774.07萬元、319,044.02萬元,公司凈利潤/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,567.20萬元、3,011.64萬元、14,857.10萬元、6,276.03萬元,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-5,105.68萬元、16,598.33萬元、35,325.91萬元、10,119.67萬元。
燕文物流毛利率較低,報告期內,2020年毛利率最高,為5.47%。據界面新聞報道,報告期內,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.48%、3.68%、5.47%和5.27%,主營業務國際快遞全程業務2021年前半年相較于2020年呈下降趨勢,下跌2.54%。同時期可比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17.90%、12.35%、10.20%和5.27%,燕文物流毛利率長期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。
燕文物流報告期各期末,公司負債總額分別為2.27億元、5.57億元、7.78億元和6.68億元,對應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9.74%、53.72%、55.16%和49.61%,普遍高于行業平均值。
據國際金融報報道,影響公司毛利率的主要因素中,成本端主要受運輸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影響,兩項成本合計占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超過90%;其中占比最高的為國內運輸、國際運輸(尤其是國際運輸)等運輸成本,光運費一項便占各期主營業務成本的93.13%、91.79%、91.1%、88.17%。公司表示,其從事的跨境出口電商物流服務主要涉及城市攬收、分揀處理、國際運輸、進出口清關、境外派送等多個環節,運營成本相對較高進而導致毛利率相對較低。簡單來說,作為一家跨境出口電商物流服務企業,燕文物流靠國際快遞業務獲取收入的同時,也相應承擔了國際運輸上的高額成本,這也是造成其毛利率較低的主要因素。
據投資時報報道,在近兩年搶奪最激烈的專線小包產品線上,價格戰表現得更明顯。對比沒有追蹤信息的平郵小包服務,性價比高的專線小包成為跨境電商更為喜愛的渠道,專線物流市場份額有望繼續提升,也成為各企業爭搶的最厲害的產品。從招股書來看,燕文在這場“專線價格戰”中也投入了不少,2021年上半年每單都在貼錢。數據顯示,2021年上半年,該公司專線類產品票均收入42.10元,票均成本42.46元,即每做一單虧損0.36元。
業績逐年增長
2018年至2021年1-6月,燕文物流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86,874.09萬元、415,074.74萬元、621,774.07萬元、319,044.02萬元,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86,449.56萬元、415,009.14萬元、621,558.23萬元、318,921.04萬元。
報告期內,公司凈利潤/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,567.20萬元、3,011.64萬元、14,857.10萬元、6,276.03萬元,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,016.97萬元、2,139.52萬元、14,069.94萬元、5,780.73萬元。
報告期內,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-5,105.68萬元、16,598.33萬元、35,325.91萬元、10,119.67萬元,銷售商品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285,900.26萬元、409,890.65萬元、616,931.12萬元、320,891.93萬元。
公司擬于深交所主板上市,發行股票的數量為不超過2,000萬股,占公司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%。公司擬募集資金90,000.00萬元,計劃分別用于智能分揀及轉運一體化項目、全球跨境物流大數據平臺建設項目、車輛購置項目、補充流動資金。
界面新聞:毛利率較低,負債率高
據界面新聞報道,報告期內,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.48%、3.68%、5.47%和5.27%,主營業務國際快遞全程業務2021年前半年相較于2020年呈下降趨勢,下跌2.54%。同時期可比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17.90%、12.35%、10.20%和5.27%,燕文物流毛利率長期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。
對于較低的毛利率,燕文物流解釋,公司從事的跨境出口電商物流服務,主要涉及城市攬收、分揀處理、國際運輸、進出口清關、境外派送等多個環節,具有業務鏈條長、操作復雜、通達范圍廣、合作對象多等特點,運營成本相對較高,導致毛利率相對較低。其成本端主要受運輸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影響,兩項成本合計占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超過90%。
此外,跨境出口電商綜合物流服務的開展高度依賴物流信息管理系統,信息技術的穩定性、先進性對于公司提升服務品質至關重要。需要注意的是,燕文物流的研發投入始終未超過營收的1%。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分別占營業收入的0.37%、0.48%、0.54%和0.69%。目前公司無核心技術人員。
公司還存在資產負債率高和存貨周轉率低的問題。燕文物流報告期各期末,公司負債總額分別為2.27億元、5.57億元、7.78億元和6.68億元,對應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9.74%、53.72%、55.16%和49.61%,普遍高于行業平均值。
與此同時,燕文物流的存貨周轉率為16.82、18.71、24.35和16.92,遠低于行業平均值444.50、465.35、532.66和329.95。
國際金融報:為何毛利率低?
據國際金融報報道,規模越做越大,那跨境出口電商物流業務是門好生意嗎?從燕文物流現有的數據來看,答案顯然是否定的。
據披露,公司于報告期內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.48%、3.68%、5.47%和5.27%,雖有小幅上升但仍處于較低狀態。
影響公司毛利率的主要因素中,成本端主要受運輸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影響,兩項成本合計占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超過90%;其中占比最高的為國內運輸、國際運輸(尤其是國際運輸)等運輸成本,光運費一項便占各期主營業務成本的93.13%、91.79%、91.1%、88.17%。公司表示,其從事的跨境出口電商物流服務主要涉及城市攬收、分揀處理、國際運輸、進出口清關、境外派送等多個環節,運營成本相對較高進而導致毛利率相對較低。
簡單來說,作為一家跨境出口電商物流服務企業,燕文物流靠國際快遞業務獲取收入的同時,也相應承擔了國際運輸上的高額成本,這也是造成其毛利率較低的主要因素。
與國內一些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相比,燕文物流的毛利率也顯得較低。順豐控股、韻達股份、德邦股份、圓通快遞及申通快遞等同行在報告期內的毛利率平均值為17.9%、12.35%、10.2%、7.79%,均明顯高于公司各期的毛利率。
公司表示,其毛利率與部分企業存在較大差異,“主要是由于燕文物流的商業模式、產品定位、業務規模與其他公司存在差異所致”。
記者翻閱了上述同行公司的財報后發現,順豐控股、韻達股份、德邦股份、圓通快遞及申通快遞的業務較為廣泛,近年來這幾家國內頭部快遞企業的跨境出口電商業務增長較快,但目前主要收入來源還是集中于國內快遞業務,多項業務均會對公司的毛利率帶來影響,且考慮到財報中上述公司并未單獨披露跨境出口電商業務的毛利率,因此,記者這里主要選取華貿物流和中國外運來進行比較。
以2020年度為例,華貿物流的跨境電商物流業務實現收入18.98億元,毛利3.33億元,毛利率為17.53%,遠高于燕文物流同期的5.47%;另一邊,根據財報,中國外運2020年度的電商業務的毛利率為3.99%,其中跨境電商物流業務收入超70億元,分部利潤為1.67億元。相比之下,燕文物流的毛利率則處于華貿物流與中國外運之間,略高于中國外運且遠低于華貿物流的跨境出口電商業務。
投資時報:專線產品做一單虧0.36元?
據投資時報報道,面對日益激烈的戰場和強大的競爭對手,燕文物流在招股書中特別強調,如果競爭對手展開“價格戰”等行為,將拉低行業盈利水平的情況。
而在近兩年搶奪最激烈的專線小包產品線上,價格戰表現得更明顯。對比沒有追蹤信息的平郵小包服務,性價比高的專線小包成為跨境電商更為喜愛的渠道,專線物流市場份額有望繼續提升,也成為各企業爭搶的最厲害的產品。
據艾瑞咨詢顯示,近五年我國跨境專線物流增速在跨境直發三種模式中最快。數據顯示,跨境專線物流在直發模式中的占比從2016年開始,發展到2020年占比已經達到32%。與此同時,郵政與國際商業快遞的市場份額比重逐年降低,郵政類從2016年以前的60%降至2020年的44%;國際商業快遞從2016年以前的40%降至2020年的24%。
從招股書來看,燕文在這場“專線價格戰”中也投入了不少,2021年上半年每單都在貼錢。數據顯示,2021年上半年,該公司專線類產品票均收入42.10元,票均成本42.46元,即每做一單虧損0.36元。
招股書顯示,報告期內,燕文物流在專線業務上發力最猛,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,該業務占總營收比分別為4.29%、12.35%、39.67%和49.70%,分別實現營收1.23億元、5.12億元、24.66億元和15.85億元。
但從利潤來看,專線業務處于低毛利甚至虧損狀態。招股書顯示,報告期內,其專線產品分別實現毛利397.82萬元、37.92萬元、8228.46萬元和-1354.10萬元,毛利率分別為3.24%、0.07%、3.34%和-0.85%。
燕文在招股書中表示,專線產品毛利率2021年上半年轉負,源于上半年受疫情影響,航空運力供給持續緊張,航空運價上漲,導致票均成本增加。另外,由于專線產品為公司及同行業公司重點拓展的戰略產品,市場競爭最為激烈,公司為擴大市場份額,保持了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價格策略,導致該產品出現戰略性虧損。
除了公司對外宣稱的信息,也可以從縱騰集團發展的軌跡中,看到作為該業務后發的燕文的壓力。縱騰原為跨境大賣家,旗下的云途物流從創始之初,也即2014年就開始專注專線直發,而燕文則是在專線開始有大量需求的2019年才開始布局。這可能是“后發者”燕文不得不犧牲利潤來搶市場的原因。
因占比近半的產品犧牲利潤搶市場,公司整體毛利較低,報告期內,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.48%、3.68%、5.47%和5.27%,遠低于同行業同期平均值17.90%、12.35%、10.20%和7.79%。
對比華貿物流年報數據,2019年到2020年毛利率分別為19.31%和17.53%,可見規模效應帶來的利潤優勢。
關鍵詞:
責任編輯:Rex_16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