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關資料圖)
工人日報—中工網記者?李國
6月15日,重慶市召開基層治理工作推進會暨“治理強基”“地名鄉愁”行動動員部署會議,將進一步推進社區設施提檔升級,嚴格執行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不低于30平方米標準,提升城鄉社區達標率。
記者從會上獲悉,目前重慶市社區社會組織達8.9萬個,注冊志愿者641萬余人,實施志愿服務項目23萬個,建成村(社區)社會工作室9280個,社工專業人才達7.26萬人。為實現“治理強基”行動,我市還將健全黨建引領基層群眾自治機制,推行“三事分流”等有效做法,發揮黨員示范作用,引導居民群眾共同打造更多黨群連心、鄰里和諧、守望相助的平臺載體;積極培育公益性、服務性、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和群眾活動團隊,引導社會組織、社會慈善組織、社工機構等社會力量發揮優勢參與基層治理。
目前,該市已完成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,新建、改擴建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1239個,村(社區)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%。下一步,全市還將解決部分城市老舊社區設施面積小、功能不完善的問題,切實補足面積,完善功能,限期達標。同時,促進服務優質共享,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目錄,持續加大社區綜合服務體建設,積極推進基本養老、基本公共衛生、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,實現社區服務優質高效、普惠共享。
重慶市副市長但彥錚表示,全市將推進社區與基層智治體系連接貫通,大力推進數字化改革,圍繞打造“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”,綜合集成社區治理事項、資源、力量等要素,實現社區事務受理、分析、流轉、處置、督辦反饋、考核等全過程閉環。設置展現鄉村特色的地名標志,合力培育鄉村地名文化內涵、加強鄉村特色資源宣傳、優化鄉村地名信息服務,共同助力鄉村振興。
關鍵詞:
責任編輯:Rex_20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