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圖:回歸主場,遼寧男籃將士合影。
右圖:3月8日,遼寧男籃在賽前揭幕上賽季總冠軍旗幟。 本版照片由本報記者孫海濤攝
與上海隊一役,張鎮麟(持球者)得到全場最高的28分。
【資料圖】
編者按
在歷史上,遼寧“三大球”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,男女6支一線隊伍均獲得過全國冠軍,為國家及兄弟省市培養、輸出了大批優秀運動員、教練員。
受職業化沖擊,遼寧“三大球”經歷了發展陣痛。當前,遼寧體育正奮力推進“遼寧‘三大球’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”,全力打造技術精湛、體能充沛、作風過硬的省級運動隊,引領“三大球”振興發展。
其中,遼寧男籃力爭連續奪取冠軍,遼寧女排要重返聯賽前三名,遼寧女足要在全運會爭取獎牌,遼寧男排、遼寧女籃力爭重返聯賽前八名。
作為當前遼寧“三大球”的領頭羊、排頭兵,遼寧男籃備受關注,在CBA賽場展現了頑強的拼搏精神和永不言棄的強者風范,多年來一直是CBA總冠軍的有力爭奪者,對遼寧“三大球”的振興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。
時隔3年,遼寧男籃于8日晚重返沈陽遼寧體育館主場征戰CBA聯賽,令廣大球迷興奮不已,場館內座無虛席,場館外亦人頭攢動,大家都在談論、評說遼寧男籃。第二面總冠軍旗幟在館內升起的高光時刻,場館內外成為歡樂的海洋。
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,足籃排“三大球”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。不僅因為“三大球”是全球普遍開展的運動項目,普及面廣,社會和市場影響力大,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體育綜合實力,還因為“三大球”人們喜聞樂見,在街談巷議之間,生活平添一份寄托和樂趣。現在的遼寧男籃,一如當年的遼足,已成為遼寧“三大球”振興發展的“領頭羊”,一場比賽可致萬人空巷,一個話題可引發眾人討論。
球迷為什么喜歡遼寧男籃?成績好是重要原因,競技體育就是要拿成績說話。近年來,遼寧男籃的成績確實好:2017年以來,遼寧男籃兩次獲得全運會冠軍、兩次獲得CBA聯賽總冠軍、兩次獲得CBA聯賽亞軍,是遼寧“三大球”當前最成功的隊伍,成為遼寧體育又一張靚麗的名片。
遼寧男籃為什么成功?成功始于深厚的歷史傳承。在CBA歷史上,遼寧男籃共10次打入總決賽,2次奪冠、8次獲得亞軍。遼寧男籃近年來戰績突出,基于豐厚的底蘊和對優良傳統的傳承。
成功源于堅實的青訓基礎。從蔣興權、李戈、吳慶龍、郭士強到岳鵬飛、劉相韜、邊強等,遼寧籃球的優秀教練員一直在深耕青訓,不停歇地培養人才。蟬聯近兩屆全運會冠軍,足以佐證遼寧男籃青訓的殷實與厚重。而且據統計,在目前的CBA其他球隊,遼寧籍球員多達50余人。
成功基于先進的運營模式。征戰職業籃球聯賽,沒錢不行,有錢也不一定行。受限于客觀條件,遼寧“三大球”步入職業聯賽后受到較大沖擊。不過,遼寧男籃卻是例外。這要歸功于全國首創、具有遼寧特色的“混合體制”運營模式。簡單地說,“混合體制”就是“三支撐”發展模式,即企業主導、政府引導、社會扶持。此發展模式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,形成合力,推動發展。
成功歸因于成熟的政策保障。2021年2月,省體育局、省教育廳聯合印發《體教融合 振興發展遼寧“三大球”實施意見》。這是全國第一個省級“三大球”振興發展文件。
真抓實干、久久為功,省體育局于去年全面啟動足球“遼小虎”重塑計劃、籃球“黃金一代”培養計劃和排球“精英騰飛”計劃,繼續從根基處發力,不斷夯實青訓基礎,為“三大球”的振興發展筑牢根基。
通過剖析遼寧男籃,不難發現遼寧“三大球”振興發展的成功之路——憑借深厚的底蘊,擁有全國一流的專業技術人才及深厚的群眾基礎;夯實青訓基礎,固本強基;創新體制機制,科學謀劃職業俱樂部發展;咬定目標不放松,一張藍圖繪到底。
遼寧男籃一馬當先,遼寧“三大球”的發展已然柳暗花明,前景可期!
(遼寧日報記者 朱才威)
關鍵詞:
責任編輯:Rex_09
